- 行業新聞
-
世界鋼協歐盟鋼鐵產業危機咎由自取
發布日期:2017-02-09
世界鋼鐵協會副主席、奧鋼聯董事長埃德爾向德國媒體“星期日歐元”雜志表示,歐盟鋼鐵行業一直沒有進行“以減產為目標的真正結構調整,沒有有針對性地開發面向未來的產品”,“整個行業陷入了忽視未來發展需求而帶來的困境之中”。雖然90年代中期以來歐盟大型鋼鐵企業已從二十幾家減少到目前的六至七家,但當時已虧損的鋼鐵企業重組后,繼續在更大規模的鋼鐵集團里生存,業內很多人仍以盡量擴大產能為傲。歐盟鋼鐵企業中,普通鋼仍占據主導地位。實際上在沒有進口中國廉價鋼材之前,歐盟已經存在至少3000萬至5000萬噸過剩產能。企業應更注重產品質量而不是數量,“創新度越高越有未來”應成為全行業的主基調。
埃德爾批評說,歐盟政府和企業對這種咎由自取的問題應承擔同等責任,正是缺乏對現實的把握和變革意愿導致了問題的產生。歐盟鋼鐵行業整合“表面上聲勢浩大,但最終雨點很小”,“氣候和能源政策忽視技術可行性”以及廉價進口鋼材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狀況。各成員國預算不足、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減少均表明,歐盟永遠不會像過去數十年那樣,需要那么多鋼材。此外,生產輕量化部件和工程材料的行業也給鋼鐵業帶來了巨大壓力。
上一篇:沒有了
相關閱讀- 02-09世界鋼協歐盟鋼鐵產業危機咎由自取